最新资讯尽在悠悠历史网
首页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历史典故野史秘闻
首页 历史典故“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包含哲理怎么理解?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包含哲理怎么理解?

2020-01-06 18:08来源 :悠悠历史网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是什么意思?下边网编就为大伙儿产生详尽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瞧瞧吧!

前不久在看《中国地名交流会》综艺节目的那时候,见到第二期有那么一个广角镜头:北京市参赛选手曹玉骞对报名参加赛事的年纪最大的参赛选手——74岁的吴泽湘表述尊敬,讲过一段话,在其中有“何止于米,相期以茶”一句。自然搞清楚这句话含意的人了解它是一个幸福的祝福,祝福吴泽湘老年人身体健康。但也许并非每个人能搞清楚这句话的含意。假如两人闲聊,一个人讲过那么一句话,而另一个人搞不懂啥意思,是否好尴尬!下边人们就普及化一下这句话中包含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包含哲理怎么理解?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包含哲理怎么理解?

中国地名交流会特邀嘉宾黄婉秋

要恰当理解这句话,还要懂点古代文化常识。“何止于米,相期以茶”,这儿的“米”和“茶”全是老年人长命的美称,“米”是“米寿”,指人的年纪88岁,“茶”是“茶寿”,指人的年纪108岁。在中国历史文化中,人生道路的不一样年龄层常有特殊的称呼,例如未满周岁以上的小孩称“抱被”,两三岁还称“童稚”;女生十二岁称“金钗之年”,十三岁称“豆蔻年华”;男孩儿13~15岁称“舞勺之年”,15~20岁称“舞象之年”……《史记》讲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三十岁称为“三十而立”,四十岁称为“不惑之年”,五十岁称为“天命之年”,六十岁称为“耳顺之年”。杜甫诗中有“酒债不同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句,因此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包含哲理怎么理解?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包含哲理怎么理解?

豆蔻年华

古代人十分注重使用寿命,把长命视作“五福”居首,古代人习惯性把“寿”分成上寿、中寿、下寿。《庄子》讲到:“人上寿100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左传》讲到:“上寿百年左右,中寿九十左右,下寿八十左右。”

古代人还喜爱依据我国字形,把77岁称为“喜寿”(草书“喜”字,形同七十七);把80岁,称为“伞”寿(“伞”字形近左右撰写的八十);90岁,称为“卒”寿(古时候,卒与卆通用性。“卆”字拆卸,就是说九十)。把88岁称为“米寿”(把“米”字拆卸,左右各自是八);把99岁称为“白寿”(“百”字去一横);把108岁称作“茶”寿(“茶”字的草字头为二十,正中间的“人”字分离为八,下边的“木”字拆卸,就是说八十。上、中、下三一部分求和,就是说108)。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包含哲理怎么理解?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包含哲理怎么理解?

草书“喜”字

因此,“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的含意就是说“你的年纪何止于88岁,我期待你高寿,超过108岁”。人们查看一下这句话的出自,最开始常见于1983年7月,北京大学哲学系专家教授冯友兰老先生赠给朋友我国逻辑学高手金岳霖先生的一副生辰楹联,上联是“何止于米,相期以茶”,下联是“道超青牛,论高白马”。冯友兰老先生与金岳霖先生同庚,当初全是88岁,恰逢米寿。因此有“相期”二字。能够说上联即是调整情绪,也是对朋友的鼓励和祝福。下联是对朋友的歌颂和鼓励。孔子(青牛代指孔子)和公孙龙(知名的“白马非马”论者)全是古时候知名的思想家,为此二人比金岳霖先生,说金老的学术研究贡献,早已跨越了孔子和公孙龙。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包含哲理怎么理解?

孔子

可是,只是那样理解,是否过度浅陋。人们了解,冯老爷子是知名的思想家,他写这副楹联,除开最基础的对性命的希望和祝福,应当也有一层很深的物品。米是衣食住行的必须品,是性命的基础要求;茶是衣食住行的调整品,喝茶虽说一种物质生活,但是大量的精神实质内函,是一种更高品质的追求完美。在人们处理了吃饱穿暖难题后,在人的性命早已翻过了“吃米”的人生境界以后,是否应当有更高的追求完美?因此,“何止于米,相期以茶”应当不仅是对性命的希望和祝福,应当也有互勉的寓意在里边,既要在学术研究上获得更高的贡献。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包含哲理怎么理解?

冯友兰老先生

这才算是高手的风采,无论观念還是学术研究贡献,都超过了平常人无法望尘莫及的高宽比。只是是一副对联,包括了那么深遂的文化底蕴。孔子曰:“不读诗,何以言”,今日假如人们很少读点书,又怎能去寻觅高手的步伐,理解高手的語言!

免责声明:左右內容源于互联网,著作权归著作人全部,若有侵害您的原创设计著作权请告之,人们将尽早删掉有关內容。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取 消
最新热点

    Copyright © 2008-2019 悠悠历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